平凡并不等于平庸——专访《雨中的树》导演尹力_中国作家网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电影-电影人
关 键 词:主旋律 电影 观众 普通人 平庸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10-09/143104.html
平凡并不等于平庸——专访《雨中的树》导演尹力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年10月09日14:32 来源:文艺报 晓 雨

  电影《雨中的树》根据原中共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林森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李林森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轨迹。日前,该片导演尹力在接受专访谈及片头那句“谨此献给平凡而又卓越的人”时表示,平凡并不等于平庸,为普通人立传,就是为我们自己立传,并希望影片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碰撞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主旋律不应隔离观众

  说起执导《雨中的树》的缘由,尹力说,这是中影交给他的“命题作文”。执导过多部主旋律电影的他表示,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前,自己都不知道组织部长是干什么的,“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他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僚,他是一个有悲悯之心、同情弱者、对老百姓有感情的人。提起这个人,他身边的很多人都能提供很多鲜活的故事。”

  影片拍摄中,尹力并不想去“平衡”现实中一些人的诉求,在他看来,电影要拿出来的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你’”。

  像《雨中的树》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往往容易被人们隔离在商业片、文艺片之外,尹力对此非常反感。他表示,很多好莱坞大片都在表达英雄主义,也应该算主旋律,但它们没有隔离观众,是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自我疏远观众、把观众屏蔽了,“这样的电影,观众能爱看吗”?

  碰撞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尹力曾执导过《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优秀的主旋律电影,此次拍摄《雨中的树》,他也力求有所突破。比如选用了儿子的视角,追寻父亲生前的足迹来进行叙述,运用回忆、闪回自由联想和跨越时空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尹力坦言,《雨中的树》没有什么悬念,也没有反面人物,基本属于“没事”,“我们既不能人为地制造矛盾,还要让观众坐得住,和剧中情节有一个很好的呼应,实在是太难了。这比拍一部商业电影不知道要难上多少倍”。他希望,在某个点上能让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产生碰撞,“这就行了”。

  在还原人物的过程中,尹力在人物性格上加了一些“小瑕疵”,但他表示,这不代表着要形成某种套路,“你写一个所谓的高大全,比所有人都高一头,像过去的样板戏那样,人们都得仰视,生活当中哪有这样的人?这就成了广场上的雕塑,离人越来越远了”。

  王志飞的表演可圈可点

  尹力和编剧刘恒之前曾进行过多次合作,坦言在创作中也有艺术分歧的尹力表示,他们之间更多的还是默契。

  尹力对拍摄要求苛刻是圈内出了名的,他坦言,“演戏就是让人物的魂附在演员的身体上。演员在演习惯了一些快餐式的电视剧之后,就会对新的制作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因此,他们就觉得我很严厉,对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感觉要求的都很严”。

  不过,这次尹力对主演王志飞的表现非常满意,“王志飞是演惯了电视剧的人,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可圈可点”。

  为普通人立传就是为自己立传

  《雨中的树》的抗洪戏份非常精彩,也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关注。不过,在尹力看来,那并不是电影的重头戏,“那是最难的,却不是重头戏。”真正的重头戏一是李林森对官员的选拔,二是他和病魔的斗争,“他虽然是个一般人,但是他的隐忍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说到《雨中的树》希望带来的影响和思考,尹力表示,“平凡并不等于平庸,为普通人立传,就是为自己立传。李林森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身上的那种品质、那些闪光点,普通人都会有。也可能是我的朋友,也可能是我的亲戚,还可能就是我自己。我们把这些闪光的东西,放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希望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够与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产生碰撞。”

相关新闻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论坛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博客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