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知日本”2016征文大赛结果公布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消息
关 键 词:图书馆 日本人 文学 生活 征文
原文链接: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news/0000001386

喜报传来

——我校法学院汪书璇同学在“品书知日本”2016征文大奖赛勇拔头筹

?

?

? 首次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日本科学协会共同主办的“品书知日本”2016征文大赛终于在11月迎来了揭晓比赛结果的激动时刻。我校法学院法学专业汪书璇同学的作品《为“我”而生活》在全国61所高校近1600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按照大赛的奖项安排,汪书璇同学将受到主办单位日本科学协会的邀请,于2017年2月赴日本访问交流。

?

? 同时,图书馆为了对同学们的踊跃参加征文活动表示鼓励,在本校初评阶段也评出一等奖2名和二等奖25名。获奖同学名单如下:

?

??? 一等奖

汪书璇 法学院 《为“我”而生活》

张逸凌 城市与环境学院 《我与他的完美爱情》

?

??? 二等奖

白辉洪 边明江 陈博川 戴汭 邓哲承 洪欣怡 李睿毅 李雪妍 李苑彤 刘美惠 刘硕 刘小雨 刘益瀚 吕立 马思宇 田梦雪 田阳 熊冰雪 徐春蕾 颜志强 易楚舒 殷金琦 占雯燕 张成龙 张浩

?

? 图书馆给每位获奖同学准备了一份小礼品,请获奖同学来图书馆领取。

?领取地点:图书馆E106室

?领取时间:2016年12月30日之前,每个工作日下午13:30-15:30。

?

? 自今年7月首次发布征文通知至9月底截止收稿,我们陆续收到了同学们几十篇参赛投稿。从参赛稿件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深厚的文学积累,广博的涉猎见闻,还有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读罢一篇篇佳作,我们都能惊喜地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在这里我们也将投稿中所涉及的书籍及其中北大图书馆有馆藏书籍的索书号一并列出,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欢迎来图书馆借阅。

?

国家神道与日本人,刘建平,B981/17

去中国的小船,村上春树,I313.45/128n

平面狗,乙一

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马场公彦,D829.313/167 (上),(下)

重订日本外史,赖山阳,K313.36/11

バス停,丸山健二,(短篇小说,未单行出版可参见「丸山健二自選短篇集」)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刘建平,D829.313/136

岐路に立つ日中関係―過去との対話?未来への模索,家近 亮子

日本论,戴季陶,C955.313/42.1

东史郎日记,东史郎,K265.606/12

茶之书,冈仓天心,G131.32/4a

人间失格,太宰治,H369.4/181

国体の本義,文部省

雪国 古都,川端康成,I313.15/3a:9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I313.45/14f3

今昔物语集,I313.73/8 (1)~(3)

斜阳,太宰治,H369.4/171

日本军国主义,井上清,K313.4/7 (1)~(4)

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井上清,D823/15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I313.45/128g2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村上春树,I313.45/128j1

落语与我,桂米朝,J837/4

绿萝之舟,津村记久子,I313.45/396a

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奈良本辰也,G131.3/24

源氏物语,紫式部,I313.43/1.5(上),(下)

日本漫画60年,保罗·格拉维特,J209.313/8

日本政治史——外交与权力,北冈伸一,D731.39/28

アインシュタイン·ショック,金子務,K835.16611/1/J,K835.16611/1(2)/J

道草,夏目漱石,I313.44/3z

德川家康,山冈庄八,I313.42/1.1:1 ~I313.42/1.1:13

日本建築史基礎資料集成 16 書院,太田 博太郎

?

? 我们从赛事主办方日本科学协会获悉,明年“品书知日本”征文大赛还将继续举办,请同学们继续关注这一赛事,关注图书馆的通知。希望更多的同学通过这个赛事获得接触、了解日本的机会,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

? 最后附上汪书璇同学的获奖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

?

为“我”而生活

? 日本文学也许是我这个文学业余爱好者涉猎最多的域外文学。

? 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这类传统文学到东野圭吾、村上春树这类通俗文学,仔细回想不下百本,为什么如此沉迷呢?静言思之,大概是生活二字。

? 日本文学是离“我”的生活最亲近的文学。

? 请原谅我这么主观武断的评判,暂且先听我举个例子,お愿いします!

? “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经历过纷乱残酷的战火,没有翻越过冰雪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没有邂逅过追忆潸然的倾城之恋;“我”生活在城市,没有体会过乡土氏族社会微妙复杂的人际牵绊,“我”的童年没有衣食之忧,最大的苦恼是升学工作的压力;“我”二十上下,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装在套子里的人、庸庸碌碌的公务员、巨大压力下拮据的推销员、十九世纪恨嫁的欧洲贵族妇女、二十世纪二战炮火里无法抚平伤痛的家庭……都是纸上写的、荧屏上演的,虽有动容处、向往处,总归没有发自内心深切的共鸣。似乎少年、校园、城市、循规蹈矩地工作学习、不浓不烈的情感,在其他地域的文学里,都是相对肤浅,或者说不那么深刻的文学题材。

? 但是,我偶然地与一本小说相遇,并感动了。

? 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日本女职员收入微薄,但想要攒钱环游世界,于是着手省钱,最终也没有写到她是否实现了环游世界愿望的故事。

? “翻修房子要钱,每天吃饭要钱,晚上开灯要钱,夏天开空调要钱,冬天开取暖器也要钱。”原来再小的主题只要写得好都能让人心动,原来“省钱”的题材也是可以写得有些温暖、有些忧伤、有些惆怅、又有些发人深思。

女主角尝试了各种方法省钱,小说里突出描写了她甚至考虑过吃绿萝果腹来省下饭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梦见了绿萝的各种烹调方法,比如:把绿萝的叶子切成细丝,用千岛酱拌成沙拉;把绿萝的根捣碎成泥,作成调味料;还把绿萝的茎做成了大酱汤。味道呢,没有大葱那么浓烈,比菠菜润滑,比卷心菜苦一点儿,水分虽然及不上生菜,但是很充足。吃过了绿萝的长濑非常满足,她笑眯眯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道:——0。”

? 细腻的细节描写,没有刻意渲染女主角的生活多么平淡无聊,每天努力工作是多么疲惫辛苦,可局外人读到她梦里真的在认真研究怎么吃绿萝,真的为开支为零而欢欣,不是随便想想而已,读者便自然地融入了女主角身处宽旷都市却孤独漂泊的生活,不消过多笔墨。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名字——《绿萝之舟》,隐喻像女主角那样的平凡人在城市人海中浮沉,我们都是一片小舟,同时又有像小舟那样的小梦想和希望,却似乎遥遥无期,细细想来也是苦涩和无力。

? 就像故事的最后,女主角发现绿萝是有毒的,计划落空,依然是淡淡的怅然,没有怨忿,没有对社会时代的控诉。整本书就这样弥漫一种清淡的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无力,哀而不伤,恰到好处。

? 但不可以说它不深刻。如果在结尾升华主题,开始讨论现代社会匆忙浮华背后的疮口阴翳,我反而会不禁想,原来女主角的存在只是作为工具被用来借“物”言志啊,反倒缺了深深的共鸣。而像这样一直温吞吞地细细摹画女主角生活,我会觉得她就生活在我的周围,也许会在某个地铁站擦肩而过。我也会想起自己在实习的时候觉得市中心的午饭太贵,每周抽一天带水果面包之类的食物,被上级指出做的工作不到位也会诚惶诚恐,不仅是本着人应当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多的是害怕未来不能养活自己的恐慌。

? 私以为,日本文学不吝啬把镜头给小人物,真的在关怀小人物,不是为了渲染时代而写人物,而是人物本身就很重要。而成功引读者入境地体察人物之后,思考背后的因果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 “她想起来,二十九岁生日的时候,她也咳嗽了。三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大概也还会咳嗽吧。”也许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那个女主角不修边幅,挠着被蚊子咬过的地方、一边讲电话那满是人间烟火气息的瞬间,并为之心弦一动。

对于社会而言,一碗西红柿鸡蛋汤的咸淡根本不重要;但对于个体而言,细枝末节可能决定好几天的生活色调。像是日本料理的风格,一箸小菜也要精精致致地安放在杯盘中,有西洋画的色彩,也有国画的留白,我不仅爱其对琐碎的珍视,更爱其对生活温和的热情,人生反倒是在平淡中懂得和领会的。

? 你很重要,日本文学在耳边轻轻地告诉我。

? 你不仅是作为父母的子女、朋友的知己、公司的成员而重要,更是作为你自己本身而重要,长相一般但家庭幸福的人很重要,努力学习但情路曲折的人也很重要。

?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谈不上多么自暴自弃也谈不上活得多么起劲的平凡生物啊,有着谈不上多么冷漠也谈不上多么热络的人际交往,有着谈不上多么辉煌也谈不上多么暗淡的未来。但不管怎样,首先 ,你是为自己而生活,你有独立的理想和觉察,会为不小心踩到路人的脚而羞怯,会因被密友冷落而心痛。先珍重自己,才懂得去爱别人。有人说日本人际关系疏离,我却觉得不轻言,反倒是成熟的负责与真诚。

? 夏目漱石说:“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 英雄易写,普通人难述。

? 幸好还有海棠花未眠陪“我”。

?


《绿萝之舟》,第140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作品,作者:津村记久子。

?

相关新闻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论坛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博客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