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怀揣新闻梦的六旬“藏报人”:无法记录历史,不如收藏_文化_中国台湾网

文章来源:中国台湾文化网
关 键 词:历史 收藏家 新闻 记录 报纸
原文链接:http://culture.taiwan.cn/cul/201912/t20191206_12223316.htm
2019年12月06日 08:4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梁璐)在甘肃平凉十中图书馆内的“海山书报收藏馆”里,有一位怀揣新闻梦想的“收藏家”,他叫张海山。年轻时,他盼着成为一名可以记录历史特殊时刻的记者,然而这个愿望总是与他擦身而过。

  当教师、做文秘,命运不遂人愿,张海山想当记者却求而不得。从渴望记录历史,到被历史记录,40多年来,63岁的张海山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无法记录历史,不如收藏历史。”他说。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张海山坚持收藏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各行各业新老报纸约万余种10万余份,中外书籍6300多册,杂志3000多本,最早的有清朝报、民国报和大量解放初期报及文革报,很多报纸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这些报纸杂志,有记载着印度地震、法国水灾等消息的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七的《申报》,有特殊意义的《救亡情报》,还有记载着平凉解放消息、佐证平凉解放日的“70岁高龄”的珍贵报纸。而最新收藏的,则是从全国31个省会城市订阅而来,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种报纸。

  2017年7月1日,张海山他的“海山书报收藏馆”在平凉十中安了家,了却了他多年夙愿,结束了平凉无书报馆的历史,也开启了当地“集报活动进校园”的先河,成为中小学生读书看报的常设公益机构。

  同时,他还精心策划、精心包装、自筹资金,多次成功举办个人藏报展,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约1.2万人次,被媒体誉为“陇原藏报第一人”。张海山还被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和西北集报联谊会吸收为会员,现任西北集报联谊会理事、《中国西北集报》副主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张海山说,报纸被称为文化的百科全书。都说昨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许多年轻人看到从没见过的老报纸后觉得很震撼,也很荣幸。“我想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档案记录,传承下去,让年轻人和下一代看到曾经的历史,了解中国千百年来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论坛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博客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