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报:揭秘电影行业票价上涨背后_中国作家网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电影-演艺市场
关 键 词:票价 电影票 电影院 分账 票房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2011-12-19/109966.html
上海青年报:揭秘电影行业票价上涨背后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年12月19日15:28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1年的贺岁档,“龙门十三钗”争锋,拼档期、拼宣传、拼最低限价、拼分账比例……并将战火蔓延至整个行业。

  2011年的贺岁档,我们讨论最低限价、分账比例,甚至讨论制片方与院线方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从行业的角度去了解电影,从而多一些声音去促进新的良性变革。

  票价

  每一次提价都与最低票价上涨有关

  《金陵十三钗》上映前,因单方面调整最低票价和分账比例遭到八大院线联合抵制,当时大部分业内声音都认为这只是制片方和院线之间的拉锯战,不会与普通观众利益挂钩。

  所谓“最低票价”,是指片方为了保证影片票房、规范市场,在与院线签约时在合同中注明的“最低票价”。无论是团体、团购、半价、零售或打折等任何方式下,电影院对外售票时价格不能低于这个“最低价”,否则要由电影院自掏腰包补差价。

  那么,《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上涨的5元到底与消费者购买的电影票价有无关系?

  12月15日,《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正式上映,联手创下国产电影票价新高。《金陵十三钗》在星美正大、永华、环艺、UME新天地、万裕影城等本市主流影院的挂牌价都在100元以上,最高票价达到120元。《龙门飞甲》3DIMAX版本则为150元。

  除了黄金时段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十三钗》此番提价,也直接影响了手持各类票、券、会员卡的观众。记者调查得知,各大影院购票处都贴出了整整一排告消费者书,详细写明观看《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3D、3DIMAX的补价细则。即便如此,大多数观众仍在购票时就补价问题和影院相持不下。观众小周以36元的价格在大众点评网上购得永华电影城团购券一张,根据提示,该电影券可观看原价为120元(含3D)的影片一部,如今《十三钗》最低票价上涨至40元,小周则需按影院规定再补上5元才能换购到电影票。对于这样的变相涨价,影院经营方认为,影院的促销主要开展半折活动,如果想打对折后仍有些利润,票价的制定至少不能低于最低票价一倍。

  尽管制片方一再声称,提高最低票价并不会与消费者购票价格上涨画等号。但结果显然已经写在当下电影的最新票价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工作人员表示:“每一次提价都与最低票价上涨密切相关。”

  就上海而言,电影票价上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02年至2005年,票价普遍在40元左右;2005年涨至60元;2006年至《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上映前升至80元。与之紧密相联的,2002年,国产电影在一线城市的最低票价是25元,《英雄》上映前涨至30元。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又将一线城市的最低票价从30元提至35元,这一策略后来被冯小刚(微博)沿用,《唐山大地震》也采用了35元的最低票价,并一举获得6.6亿票房。

  更让观众担心的是,《金陵十三钗》带头上涨最低票价的同时,也改变了制片方和院线、影院之间的分账比例,如果院线希望维持原有利润,必然只有涨价一条路。

  分账

  一张电影票究竟怎么分

  一张票到底应该如何分账是电影业界最为敏感的话题,这牵涉到各方的现实利益。记者咨询了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他告诉记者,票房分账主要包含税费、片方(制片、发行)、放映方(院线、影院)。

  “以100%电影票房计算,其中5%归国家电影基金,由国家财政部管,用于支持国产影片、农村放映等,另外还有3.3%的税收,减掉这8.3%,剩下的91.7%还原成100%就是净票房。之后片方和放映环节分的就是净票房,这是大家容易混淆的地方。以100%的净票房计算,影院一般50%,片方原本是43%。在张伟平提高分成比例后达到45%,院线本来有7%,现在占5%。”吴鹤沪解释说,影院看上去拿了最多的50%,但其实只能拿自己影院票房收入的50%,“比例看似最大,其实拿得最少。”

  院线看起来只有5%,但是能拿到院线旗下所有影院票房收入的5%,“看上去少但绝对数不少。”制片、发行看上去只有45%,比影院拿得少,但拿到了全中国所有放映该部电影的影院的票房,“绝对值很大。”吴鹤沪强调,这3个分账比例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协商、调整。

  攻略放送

  如何便宜看电影

  1.行业常规优惠,周二半价、学生半价、时段(早晚场)半价。

  2.特殊常规优惠,例如ume新天地国际影城的周三男士现金购一张正价票同行一位女士可免费观看同场次电影、国泰电影院的周二周三全天特价等影院自主制定的长期优惠政策。

  3.会员优惠,以会员卡为载体和折扣凭证的优惠政策,主要分为储值会员与非储值会员两种形式。

  4.第三方优惠,由代理商以特定价格与影院达成接纳协议,影院可接收该代理商发行的兑换券,之后再由影院与代理商按照协议价格结算。

  观众调查

  小白领青睐上午特价场不满烂片挂“巨额票价”

  上周五下午,记者在环艺影城售票处遇到一对小情侣,购票时他们强调:“要周六上午最后一场。”销售员告诉记者,不少小白领和学生都选择周末白天来看电影,看中的就是上午的特价。尽管已经享受了半价优惠,这位销售员表示,仍旧有家长陪同小孩来后,给孩子买一张票,而自己选择在影院外等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如今的电影票价的确偏高,即便通过各类优惠,花费也惊人。观众小李说:“说实在话,电影票价是有些高。我每月与女友只看一到两次电影,每次就算两人的电影票是120元,再加上买饮料、小食品、观影后吃饭等花销,怎么说,看一次电影的花费也有300多元,这大约占到我一个月工资的1/10。像这样的情况,次数多了,我肯定承受不了。”

  也有观众提出,像《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这样优质的电影,自己花了钱也觉得值得,但一些烂片、小片还要挂着“巨额”票价,就让自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观众张先生提出:“影院为什么不能将不同量级的影片分类售票?”

  对于观众的提议,记者咨询了一位电影圈内人士,对方笑说:“这样一来,大家不都知道30元的影片性价比不高吗?自己先露了怯,连忽悠第一批观众入场的机会都失去了。”

  各方声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边,观众在投诉电影票越来越贵,另一边,制片方与院线方又轮流哭穷。片方为何要涨价?减少2个百分分账对院线究竟影响有多大?影院为何只有“涨价”一条路?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目前双方都死咬住票房不放的尴尬处境,也反映出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仍处于建设不完善的本质。

  片方指着票房回本

  《金陵十三钗》投资6个亿,片长2小时25分钟,张伟平带头涨最低票价、分账比例,同样身背巨额投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的冯小刚也在微博力挺张伟平,批评现有分账制度不合理。其实当年在为《唐山大地震》涨价时,冯小刚就曾经坚决表态,称“把最低票价上升5元是在拯救中国电影”。

  制片方的生存环境究竟有多恶劣?记者也听到不少圈内人士诉苦,演员的片酬、编剧的稿酬、摄制组运行的综合费用等成本都在持续上升,甚至盒饭也在涨价,这给制片方造成很大压力。今年前几部大制作的表现都不如预期,甚至赔了的不少。最低票价和分账比例的提高,也有助于快些回收制片成本。

  归根结底,还是片方资金回笼渠道单一,没有办法在产品开发、电影文化输出等方面转移投资压力,使得票房成为片方回本、盈利的唯一渠道。影评人方三卓表示:“假如有一天国内的制片方可以做到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收益的三分之一,不必依赖院线就能收回成本,产业才能良性循环,观众才能真正受益。”作为院线方代表的吴鹤沪也表示:“希望制片方提高的那部分,不仅仅是提高了从业者的报酬,而是要提高影片质量。以整体票房提高来弥补院线、影院一方失去的蛋糕。”

  院线倒贴钱我不肯

  《金陵十三钗》将分成比例从43%提高至45%,在外行人看来,院线不过是损失了2%,一张电影票如果卖100元,也不过损失了2元,电影院只需要把票提高4块钱,损失不全回来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吴鹤沪告诉记者,按照原来的分成比例,院线原本能拿到7%,现在只能拿到5%了。如果按当初7%的比例计算,《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到达10亿,院线能拿到6419万;如果按照现在“灵活”的谈判结果:前5亿45%分账,后5亿41%分账,那么院线一共可以拿到2292万5000元(前5亿)+4126万5000(后5亿)共计6419万。也就是说,只有当《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冲到10亿,院线们在新的分账下才能拿到以往43%分账的成绩。

  除了表面的数字,吴鹤沪还告诉记者,更重要的原因,是部分院线为了拉拢影院加盟,将自己的分账比例降低至1.7%,甚至0.5%,“院线和影院的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分账比例至少在一年内院线无权更改。张伟平突然说要降低院线2%,提高制片方2%,有的院线就要贴钱,只有揭竿而起。”

  影院地租愁煞人

  被张伟平指为“躺着赚钱”的影院其实压力也不小。星美集团总裁覃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做到4000万票房的电影院,电影院最终拿到的不到2000万,但要做到这样的票房,要求电影院必须达到1500个座位,而这样规模的影院年房租就在700万到800万之间,还加上水电、人工等运营成本,4000万在现金流上的确有盈利,但电影院不可能一出来就能做到4000万票房。”业内以一个座位的造价来计算影院的初期投资,通常在8000元至20000元,但即使是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一个豪华影城的座位单价也达20000元,这样,影院至少需要3年才能实现躺着挣钱。

  不过,目前我国影院在租用场地方面竞争激烈,每当一座购物中心建成后,影院就会接踵而至,纷纷以提高租金的方式争取该购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间,上海某新开张影院的经理告诉记者,经营压力非常大,每天就在想着如何让更多观众进影院,每个月向老板汇报工作的那天是最痛苦的日子。其实,老板的心情更恶劣。记者得知,由于近几年大量资金进入,上海主流商业区电影院的租金已经到了天价的程度,经营成本之高,让不少投资者都背上了不小的包袱。不断上涨的房产佣金压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账上舍不得让步,不少影院已有抱怨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相关新闻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论坛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博客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