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鉴中国”第二季今晚开播 “大城小爱”见证中国巨变

文章来源:光明网-文娱频道-资讯
关 键 词:新中国 地铁站 图鉴 广州 大城
原文链接:http://e.gmw.cn/2019-08/10/content_33068638.htm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0日12时讯(记者董进)今(10)日晚21时25分,由深圳卫视倾力打造的的经典对比照分享节目《图鉴中国》第二季将开播,将通过十期节目,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到生活消费,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变化。

  首期节目,通过3位时光见证人的分享,从跨越时空的对比照中,寻找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里三个城市间的“大城小爱”。他们中有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地铁司机代表张晓雨,有拍摄上海民居弄堂瞬间的著名摄影师周明,还有四代定居广州的插画师龚婷。

  时光分享人、著名摄影师周明 片方供图

  时光分享人、广州80后插画家龚婷带来的对比照 片方供图

  1965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动工,当时地铁的功能有些特别,甚至还要开介绍信才能坐地铁。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第一代地铁车型为何称为“闷罐车”,地铁车型又经过了几代更新?北京地铁运营之初,全年载客6000多万人次,等于现在一周的人流量,当年的地铁站又会是怎样的景象?从一线到一网,中国地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迁?北京地铁司机张晓雨将在本期《图鉴中国》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你能想象得出以前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也就是一张床的大小吗?上海弄堂里可以说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23平方的小房子,怎样布局才能入住一家三代8口人?你能想象得出楼梯下的厨房,坐在浴缸上吃饭是怎样的局促吗?周明当年镜头下的胡同人家,也来到了现场。如今一家三代,住进敞亮的房子,有厨房、有卫生间,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家人这么多年来发生了什么?对于居所的改变有什么看法?《图鉴中国》本期为你一一呈现。

  广州天河的CBD,中国300米以上摩天建筑最密集之地,曾经是怎样的一片农田?曾经广州海珠桥上的自行车为何被称为“蚂蚁车”?南方大厦作为广州人儿时最爱去打卡之地,曾经又是怎样的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这些故事都在龚婷的画笔间展现出来。

[责编:杨帆]

相关新闻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论坛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相关博客

  •  
  •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