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时间 | 主讲人-主讲题目 | 主持人 |
? ? ? ? ? ? ?? 上 ? ? ?? 午 | 8:00-8:30 | 嘉宾签到 |
8:30-8:45 | 北京大学 王博 副校长致辞 | 聂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
北京大学图书馆 陈建龙 馆长致辞 |
8:45-8:55 | 合影 |
主旨报告 | ? ? 张久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 |
8:55-9:35 | 王宏甦(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经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计量社会科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历史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自国际研讨会的观点与案例》 |
9:35-10:15 | 洪振洲(台湾法鼓文理学院佛学系 & 图书资讯馆馆长)-《由数字化到数字人文:人文研究需求驱动下的汉文佛典数字资源发展历程》 |
10:15-10:55 | 刘炜(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数字人文研究的图书馆学方法:文献循证与书目控制》 |
10分钟休息 |
主题一:数字与人文:国际视野下的比较与反思 | 聂华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
11:05-11:25 | Simon Mahony、Jin Gao(UCL 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hat do we write about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ations》 |
11:25-11:45 | Mats Fridlund、Matti La Mela(Aalto University, Finland)-《Cloudy Sightings of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A Digital History 1.5 Study of Finnish Representations of Late Qing Technology》 |
11:45-12:05 | 丁祎(On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 Libraria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Is Creative Commons Panacea for Managing Digital Scholarsh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12:05-12:15 | 讨论&交流 |
? | 12:15-13:15 | 午餐、休息 |
? ? ? ? ? ? ? 下午 | ? | 分会场1 主题二:文献数字化整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实践案例与反思 | 分会场2 主题三:经验与方法:人文研究工具平台的使用、设计与开发 | ? ? 分会场1:刘炜(上海图书馆副馆长) ? ? ? 分会场2:王晓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 |
13:15-13:30 | 1.周义刚等(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与数字人文:新视野、新角色、新服务》 | 1.高虹飞(北京大学中文系)-《馆藏古籍检索系统中用户协作功能的设计》 |
13:30-13:45 | 2.李林澳、夏南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8-2017年我国典籍数字化研究综述》 | 2.李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左传>历史人文数据库北大会议》 |
13:45-14:00 | 3.刘健(上海博物馆)、张彬(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馆与数字人文——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 3.孙显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兰台:典籍分析系统的开发尝试》 |
10分钟休息 | ? ? 分会场1:杨浩(北京大学儒藏研究中心) ? ? 分会场2:汤元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
14:10-14:25 | 4.李欣(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众包的数据优化——以数字方志特藏资源建设为例》 | 4.李雅欣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史记·本纪>人文检索平台开发》 |
14:25-14:40 | 5.王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类手稿”的文献史料价值及其整理、数据化 ——以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数据库为例》 | 5.孟晓静(北京汉王科技有限公司)-《地方志明清进士统计分析》 |
14:40-14:55 | 6、包平、徐晨飞(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以<方志物产>为例》 | 6、刘明谦(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exas A&M University)-《百慕大圣乔治建筑历史环境的数字表达》 |
10分钟休息 | 分会场1: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分会场2:王宏甦(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经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计量社会科学中心访问学者) |
15:05-15:20 | 7.李子林(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王玉珏(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探讨》 | 7.李林芳(北京大学中文系)-《论正则表达式在描述与分析古书文本通例上的作用——以<毛诗正义>篇题为例》 |
15:20-15:35 | 8、萧露(Syracuse University)、姜良芹(南京大学)等-《南京大屠杀口述历史资料新分析——被采访对象的情感和采访内容的关键词》 | 8、邱勇、王军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历代人物迁徙及学术传承可视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15:35-15:50 | 9.于奇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资源垄断与话语权:中国博物馆在线藏品信息的传播与版权研究》 | 9.王台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运用三维动作分析辅助戏曲教学之研究》 |
10分钟休息 | ? ? ? 洪振洲(台湾法鼓文理学院佛学系 & 图书资讯馆) |
? | 主题四:数字人文与传统学术 |
16:00-16:20 | 1、史睿(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传统学术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16:20-16:40 | 2、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图像、可视化与在线展示:数字人文视野中的视觉知识生产》 |
16:40-16:55 | 3、高树伟(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数字人文视野下的辑佚学——以“<永乐大典>引书条例研究”为中心》 |
16:55-17:10 | 4、成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羊皮纸与数字文本——但丁研究中的数字人文学》 |
17:10-17:40 | 5、包晗(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学科建设教学案例》&《文化遗产村公众参与、互动融合与全球众包共享模式探析》 |
17:40-18:20 | 全体讨论 |
18:30 | 晚餐 |
? | ? | ? | ? | ? | ? |